2011年1月25日 星期二

東海大學社會系大陸經濟發展與企業課程大綱

歡迎大學部同學選修!

大陸經濟發展與企業


東海大學社會系大學部

授課教師:楊友仁博士

時間:星期三下午2:00~5:00

地點:C113

Office hour:每週五下午2:00-5:00pm於教師研究室(敬請事先預約)

教師連絡方式:yyren@ms34.hinet.net

助教:許瑞員(g97550017@thu.edu.tw)

課程介紹

中國大陸的和平崛起,是當代人類社會最重要的現象之一,也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,過去外界常帶著神秘的眼光,來看待中國的崛起,甚至有所謂的「奇蹟論」,而本研究的基本觀點在於,中國的崛起,與其特殊的經濟改革方案與歷史,有相當大的關係,簡言之,「要瞭解中國大陸,就必須了解其經濟改革」。

作為東海社會系企業與社會學程,本課程開設的目的,即在於透過理解中國大陸的經濟改革歷程與內涵,建立對於「中國大陸崛起現象」一個有系統的理解。綜合既有之研究成果,本課程將實事求是、有系統地,解析中國大陸經濟改革的若干重要面向, 以回應「中國如何崛起」這個大課題。

本課程主要運用中國大陸重要經濟學家吳敬璉所著作的教科書,輔以撥放影片與紀錄片、若干重要研究與參考教材,來進行授課,此教科書兼具深度、廣度、歷史縱深與政策實務,內容豐富但一點也不枯燥,相當有助於同學理解當代的中國大陸發展。本課程適合對「中國崛起現象」有興趣,以及對「後社會主義國家轉型」、以及經濟發展課題有興趣的大學部同學修習。

教課書
吳敬璉(2005) 《當代中國經濟改革:探索中國經濟順利轉型的秘密》,台北:麥格羅‧希爾。

參考書
林毅夫、蔡昉、李周,《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》,台北:聯經。
蔡昉、林毅夫(2003)《中國經濟》,台北:麥格羅‧希爾。
高長(2002)《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關係》,台北:五南。
魏艾等(2003) 《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市場轉型》,台北:揚智文化。
高柏文(2004) 《中國共產黨區域經濟思想研究》,北京:中共黨史出版社。

課程要求

課堂出席
課堂之出席與參與攸關同學的學習,同學因故無法出席者,須事先向教師請假。本課程將進行隨機性點名,分為加分式點名與扣分式點名,加分式點名,有點到者,一次加總成績兩分,扣分試點名一次點名不到者,扣總成績五分;兩次點名不到者,扣總成績十五分,三次點名不到者,扣總成績二十五分。上課時主動回答授課老師提出的問題,一次加總成績二分。

指定教材閱讀
本課程授課方式主要由教師講授,兼及師生間的討論與對話。為提升上課品質,所有的同學都被期待應在上課前完成指定教材的閱讀,以便在課堂上可以參與討論。

分組報告與提問
每位同學均須加入分組,分組包括報告組與提問組,於每週上課時進行PPT報告、提問與交叉辯論,報告組負責報告每周指定教材閱讀心得,提問組負責就每週上課的主題與閱讀材料,提出具體的問題,與報告組進行多個回合的交叉問答,帶動課堂上的討論。

繳交書面報告
本課程的期中考與期末考將採取「自行考試」的方式,不在教室裡面考試,而以交期中報告與期末報告方式進行,期中報告字數約四千至五千字,期末報告字數約八千至一萬字。另外同學必須繳交三次的課堂讀書小書面報告,字數各約一千字。

影片與紀錄片欣賞
本課程將播放關於中國大陸的電影與紀錄片來配合教學,如與CNEX(Chinese Next, See Next, http://www.cnex.org.tw/index.php)有關的中國大陸影片,初步規畫的影片包括:中國、中國進行式、紅穀子、浮萍、等等。

評分方式


課堂出席參與討論 25% 主要看出席率,簡言之,點名也

分組報告 主要看各組帶動課堂討論情況來給分

導讀    22% 需製作PPT

提問 8% 需製作PPT

讀書小報告    15% 三次,主要看授課吸收程度

期中報告     15% 寫作與分析能力訓練

期末報告 15% 寫作與分析能力訓練


授課進度

一、課程介紹 (2/23)
完成同學分組,包括提問組與導讀組
二、中國大陸經濟改革問題的提出 (3/2)
吳敬璉(2005)第一章

三、 改革戰略的演化 (3/9)
吳敬璉(2005)第二章

四、 承包制與農村部門改革 (3/16)
吳敬璉(2005)第三章

五、 企業制度改革與公司化 (3/23)
吳敬璉(2005)第四章

六、 產權體制轉化與民營經濟發展 (3/30)
吳敬璉(2005)第五章

七、 學校放假  (4/6)

八、 金融市場發展 (4/13)
吳敬璉(2005)第六章

九、 期中考 (4/20)(自行考試)

十、  財政體制改革與分稅制 (4/27)
吳敬璉(2005)第七章

十一、 對外開放與外向型經濟發展 (5/4)
吳敬璉(2005)第八章

十二、 社會保障體系的轉化 (5/11)
吳敬璉(2005)第九章

十三、 兩岸經貿互動與全球生產網絡 (5/18)
楊友仁(2008)”產業網絡之領域化與組織治理的對話:以PC 產業台商跨界生產網絡為例”,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,14:15-30。
童振源(2001)”兩岸經濟全球分工與互賴”, 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,7(3):116-141。

十四、 中國製造:鞋業台商的案例 (5/25)
鄭志鵬(2008)” 市場政治:中國出口導向製鞋產業的歷史形構與轉變”,台灣社會學,15:109-163。

十五、 民工階級的形構 (6/1)
吳介民(2000)”壓榨人性空間:身分差序與中國式多重剝削”,台灣社會研究,39:1-44。

十六、 農村產權制度變遷 (6/8)
陳志柔(2001)”中國大陸農村財產權制度變遷的地方制度基礎: 閩南與蘇南的地區差異”,台灣社會學,2:219-262。

十七、中國大陸的非正式部門 (6/15)
吳德美(2003)”中國大陸都市非正式部門就業中的城鄉差異”,中國大陸研究,46(5):127-150。

十八、期末考 (6/22)(自行考試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